财政发力推动专项债发行提速,四季度基建投资有望反弹

2021-10-08

财政发力推动专项债发行提速,四季度基建投资有望反弹

——基础设施建设专题报告

8月财政支出呈现改善迹象,基建领域明显发力:财政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收入方面,2021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共计15.09万亿元,同比增长18.4%,完成预算进度近76%,完成进度较快,两年复合增速较上月回落0.06个百分点至4.64%。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共计70467亿元,同比增长18.9%,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621亿元,同比增长17.9%,央地收入累计同比增速差距较1-7月收窄至1%。支出方面,1-8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累计支出15.54万亿元,完成预算进度62.12%,略高于2020年同期但仍低于2017-2019年水平;同比增长3.6%,增速较1-7月有所提升,两年复合增速由负转正至0.75%,略超疫前水平。其中,中央本级累计支出20502亿元,同比下降3.6%;地方本级累计支出134869亿元,同比增长4.8%,央地支出累计同比增速差距较1-7月收窄约1.9个百分点。8月,基建领域支出节奏有所加快,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1954亿元,同比增长21.44%,交通运输支出853亿元,同比增长4.28%,同比增速分别较7月回升17.0132.37个百分点。1-8月,基建领域发力迹象有所显现,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累计同比增速由负转正至0.4%,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增速仍为负但降幅较1-7月收窄。此外,1-8月债务付息支出为7028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较1-7月放缓0.2个百分点,债务付息压力有所缓解。


图表1:全国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财政部,北广投资管研究院整理


进一步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国新办就财政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刘昆介绍,2012-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42.8万亿元,年均增长5.7%。国家财力的日益壮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科学调控促发展、聚焦关键推创新、统筹推进补短板、兜牢底线保民生、绿色发展强生态、系统集成抓改革六大方面。在科学调控促发展方面,2012年以来,财政部连续10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顺应经济发展变化和市场主体急需丰富政策内涵,合理确定赤字率水平,扩大政府投资规模,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相机预调微调、“精准滴灌”,有效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刘昆表示,2021年,为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25万亿元,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预计超过7000亿元。同时,落实坚持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积极财政政策的精准实施,有效有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高质量发展。业内专家表示,2021年部署实施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使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普遍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有利于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下一步,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着力优化落实机制,持续发挥政策效应,让企业能有更多获得感。


图表2:全国减税降费规模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财政部,北广投资管研究院整理

8月地方债发行不及预期,未来地方债发行将进入常态化阶段:公开数据显示,20218月份地方债发行近9000亿元,其中新增债占比近七成,为年内新高。从前8个月数据来看,新增地方债完成全年额度的近六成,较2020年同期放缓,不及此前市场预期。市场普遍认为,受到额度下发较晚、专项债项目审批严格以及跨周期调节因素的影响,下半年发行规模预计大于上半年,目前新增专项债仍余1.62万亿元待发,预计四季度地方债发行规模将会继续增加。受季节性因素等影响,9月份是基建投资高峰期,专项债发行进度会适度加快,这属于正常现象。2021年四季度发行专项债的同时,相关项目也会跟进,资金和项目的匹配度会更高,有助于提高债券的使用效率。主要投向应该是提升城市服务功能、运行质量为主的基建。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提及“跨周期调节”,强调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作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下一阶段的专项债,不仅要体现财政支出托底的作用,还要进一步带动社会投资、撬动投资规模。这意味着未来专项债资金作项目资本金的情况将有所增多,政策指导地方专项债项目配套融资也将成为重点关注环节;重大项目、重点领域项目申请专项债券,将有较为明显的放松。浙江、云南、天津等多地近期披露,将预留部分专项债额度至12月发行,并于2022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业内专家表示,跨周期调节背景下,各地通过地方债券发行,提前做好2022年地方投资准备工作。未来地方债的发行会进入常态化阶段,避免大起大落的情况出现,为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内增长提供动力。预计2022年债券发行总量和2021年大体持平或者略减。

图表3:地方债月度发行规模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财政部,北广投资管研究院整理

图表420211-8月新增专项债规模


资料来源:财政部,北广投资管研究院整理

图表520211-8月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领域


资料来源:财政部,北广投资管研究院整理

8月基建投资如期反弹,新增专项债放量是资金主要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4%,比1-7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业内分析认为,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回落,但在政策面和行业盈利增长推动下,8月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保持上扬势头,投资结构持续优化,表明疫情并没有打断我国产业优化升级过程。受疫情冲击、汛情等自然灾害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为了对经济增长起到托底作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开始发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8月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9%,两年平均增长0.2%,比1-7月回落0.7个百分点。机构分析认为,基建投资增速相比于前7个月回落,主要受到2020年基数逐步抬高的影响。20201-7月份狭义基建增速-1%1-8月狭义基建增速-0.3%,基数逐步走高,同比造成压力。抛开基数影响这一因素,8月单月基建投资初步有企稳迹象,8月单月基建投资两年平均增速由-1.7%微幅回升至-1.6%。相比于上述狭义基建投资,广义基建投资则包含了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广义基建投资更能反映基建投资情况。据相关机构测算发现,广义基建投资增速如期反弹,广义基建8月单月增速0%,明显高于7月的-3.1%。具体来看,8月份对基建增速提振较大的主要是电热燃气及水行业,以及铁路投资。业内专家表示,基建如期反弹,主要受到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提速的影响。8月专项债发行小幅放量,新增专项债发行4896亿元,高于7月的3404亿元和6月的4303亿元。


图表6:固定资产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北广投资管研究院整理


交通运输经济加快回到疫情前运行态势,公路水路投资维持较高水平:根据交通运输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8月,全国公路客运量36243万人、水路客运量1012万人、港口旅客吞吐量275万人,中心城市轨道交通169882万人次。此外,1-8月我国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17063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公路建投资达16109亿元,同比增长6.0%;内河建设投资达437亿元,同比增长10.2%;沿海建设投资达477亿元,同比增长27.1%


图表72019-2021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北广投资管研究院整理


图表8:全国公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北广投资管研究院整理

铁路投资收窄幅度正在缩减,预计行业投资规模长期仍将维持高位:根据国铁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8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211.42亿元,同比下降7.23%,其中8月完成583.12亿元,同比减少4.34%,这也是自2016年以来,6年来历史同期投资最低值。虽然铁路投资仍在下降,但近3个月来,下降幅度正在收窄,2021年前6月、前7月和前8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幅度分别为8.26%7.7%7.23%。不过以单月投资看,连续两个月铁路投资呈现环比下降态势,7-8月分别下降3.3%8.74%。二季度铁路投资呈现急速收窄,上半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989.49亿元,同比下降8.26%,也是近6年来,铁路半年投资首次未超过3000亿元大关。以单月投资额看,二季度各月增速全部为负增长,分别为-16.81%-40.43%-8.7%2020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19亿元,同比减少2.62%,这是铁路固定资产投资7年来首次低于8000亿元。如以2020年完成水平看,前8月,铁路投资仅完成全年投资的53.86%,低于2020年同期水平。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中国各地区单位面积拥有的铁路营业里程差异较大,京津及其周边地区、华北平原、沿海等地区的铁路密度较高,西部即内陆沿边地区铁路密度较低,区域发展仍不平衡。长期来看,中国铁路网络仍有待完善,未来路网建设仍有较大空间,行业投资规模仍将保持高位。

图表9:中国铁路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铁路局,北广投资管研究院整理

8月全国项目开工总投资额1.8万亿,政策推动专项债扩大有效投资作用: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因天气等因素影响,20218月全国项目开工投资额环比继续下降。据Mysteel不完全整理,824省(市、区)共开工2901个项目,环比降54.6%;总投资额18560.4亿元,环比降32.8%,同比增22.9%。此外,数据显示,20218月中国小松挖掘机开工小时数为106.4小时,同比下降18.2%,环比持平,中国小松挖掘机开工小时数已连续5个月同比增速下滑。8月浙江、甘肃、四川、广东、安徽五省开工项目总投资均超千亿元。其中浙江投资额达6158.65亿元,资料显示,浙江813日举行了20212021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此次共开工388个项目,总投资569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3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32个、民生保障项目42个、产业发展项目56个,分别占全省同类型项目的40%31%32%。甘肃以2768.95亿元的投资额位于榜二。甘肃省2021年下半年全省重大项目于85日集中开工。下半年甘肃计划新开工重大项目805个,总投资5201.5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47.59亿元。四川8月虽未举行省级项目开工仪式,但其开工总投资额依然达2267.03亿元。从政策端看,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9月国常会再次提出统筹做好跨周期调节,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作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考虑到当前剩余专项债额度近2万亿元,后续基建需求有望边际向上。

图表10:全国月度重大项目开工投资额统计情况

资料来源:Mysteel,北广投资管研究院整理

图表1120218月重大项目开工总额前十省份

资料来源:Mysteel,北广投资管研究院整理

8月挖掘机出口强劲增长,基建项目持续发力提振行业需求: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8月挖掘机销量为18075台,同比下降13.7%;其中国内12349台,同比下降31.7%;出口5726台,同比增长100%20211-8月,共销售挖掘机259253台,同比增长23.2%;其中国内218378台,同比增长14.8%;出口40875台,同比增长102%8月行业海外市场复苏+国产品牌全球化驱动下,出口继续保持同比翻倍以上强劲增长。国内市场分吨位来看:8月小挖(0-18.5t)销量6736台,同比下降33.6%;中挖(18.5-28.5t)销量3670台,同比下降31.9%;大挖(>28.5t)销量1943台,同比下降23.6%。8月国内小挖/中挖/大挖销量占比分别为54.6%、29.7%、15.7%。中挖自20203季度以来超越小挖,连续4个季度成为行业增速最高机种。从政策端看:1730政治局会议重提逆周期调节,要求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作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20211-8月新增专项债发行额仅占全年发行目标50.5%,待发行额度达1.8万亿元。下半年发行节奏有望加快,推动基建项目开工,提振行业需求。(28月以来政策转向原材料保供重心,主机厂成本端环比改善;山西、内蒙古、陕西等主要产煤大省先后出台政策,督促矿山复工复产,大挖有望强势复苏贡献业绩弹性。

图表12:全国挖掘机销量月度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北广投资管研究院整理

中国工程机械设备受到全球欢迎,挖掘机出口市场迎来黄金期:德国《世界报》近日报道称,2020年中国机械设备外贸总额约为1650亿欧元,占全球市场总额15.8%,首次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机械出口冠军。其中,工程机械龙头三一重工(600031.SH)挖掘机海外销售破万台,销售额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145%,整体海外市场占有率提升2.2%。三一物流国际业务部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2021年上半年海外订单一直旺盛。目前,三一重工向欧洲、美国、拉美地区、非洲积压了大量订单,尤其是挖掘机销售增长迅猛,同比增幅度达156%。负责人表示,往年挖掘机出口的主要运输形式为集装箱,2021年集装箱运输比较紧张,价格相对较高,所以现在主要采用混装和散发货的形式。中联重科(000157.SZ)相关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海外市场和新兴板块已经成为中联重科的重要增长引擎,2021年上半年占公司整体营收近20%。基于疫苗普及接种,大型经济体出台的政策支持,以及相关项目复工的乐观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5.5%,较此前预测上调了0.3个百分点。该人士表示,受这些大环境因素影响,工程机械出口板块呈现向好趋势。20211-8月,中联重科的出口额同比上涨约87%,预计全年的自营产品出口额翻番。8月初,山河智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时也表示,目前国内挖掘机销售进入了一个平稳阶段,市场已趋于饱和,但国外市场的挖掘机销售迎来了黄金机遇期。


图表1320211-8月挖掘机出口销量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北广投资管研究院整理

图表142021年上半年A股工程机械上市公司业绩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北广投资管研究院整理

上工申贝将进一步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努力打造为技术领先的智能制造企业:上工申贝官网发布消息,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百福工业装备与德国百福工业系统及机械有限公司KSL分公司合作研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制造工艺装备,在视觉定位的3D缝纫方面以及国产化研发上取得突破性成功,实现了复材预制体成型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机器人铺叠、缝合、切割加工的瞬时视觉定位。此外,上工申贝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工业互联网Qondac系统和Quick系统在缝制产品上的广泛应用将逐步实现缝制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用工成本,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效益,客户反应良好。在上工申贝集团召开的2021年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上,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张敏表示,公司未来要以数字化和智能制造为业务核心,深耕主业,不断进行管理创新、营销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不断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技术领先的智能制造企业。针对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张敏提出了十项重要措施:一是改善经营性现金流量,提高企业运营质量;二是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全面发展电商模式;三是规范项目类业务管理,加强内控风控;四是做好台州基地的搬迁和整合,推进产品智能化制造;五是增强张家港基地智能装备制造和零部件配套能力;六是提升智能装备产品标准化、模块化程度,推进工业4.0KSL标准产品国产化进程;七是加强新品开发速度,推进全系列产品的数字化;八是加快蝴蝶链衣互联网平台(BCIM)以及蝴蝶共享工厂建设;九是商贸物流坚持推广罗宾逊无车承运模式申丝货运网平台建设;十是进一步精兵简政、降本增效。


图表152021年以来上工申贝相关重大事件一览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北广投资管研究院整理


北广投资管研究院观点:财政发力推动专项债发行提速,四季度基建投资有望反弹。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政策、资金、实体三大视角来看,四季度基建投资将迎来持续反弹。政策层面,下半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逐步显现,7月政治局会议表明,财政亟需发挥稳增长效力。资金层面,预计2021年后置的专项债额度将在年内发行完毕,意味着四季度大规模专项债发行将持续推进,有力推动基建投资反弹。实体层面,7月后,高频指标不断释放基建投资反弹信号。水泥价格、石油沥青开工率、全钢胎开工率、大小螺纹钢价差等与基建相关的高频指标触底回升,呈现出超季节性表现。从投向角度来看,2021年专项债投向更侧重于基建项目,投向比重高于2020年同期。随着棚改工作步入收尾期,2021年以来对基建的分流效应逐步减弱。专项债投向中,1-8月基建占比为50%,高于2020年下半年的41%。基建项目中,重心由传统的交通运输转向市政产业园、城镇建设、城乡基建项目。近期,财政部发布《2012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明确提出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加快下半年预算支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在发行加速的确定性预期下,专项债大概率年内发行完毕,叠加化解财政资金冗余的要求,短期内大概率能够形成相当规模的基建投资落地。